本报记者专访重庆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何挺
紧密依靠群众是我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8月14日,公安部A级通缉人员周克华在重庆被公安民警击毙,至此,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成功告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成功告破,再次说明,必须坚持专群结合、依靠人民。”日前,本报记者就此案专访了重庆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何挺。 案件成功侦破得益于三方面因素
记者:在您个人看来,案件成功侦破的因素是什么? 何挺: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成功侦破,得益于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公安部的有力指挥,得益于重庆公安民警、武警官兵的顽强拼搏,得益于湖南、江苏、四川等地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得益于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案件得以成功侦破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充分发动群众。“8·10”案件发生后,在第一时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指示发动群众、公开缉捕;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杨焕宁指示向全国发出A级通缉令。公安机关迅速向公众发布通告,公布案情、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举报电话,悬赏举报,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编织天罗地网,使犯罪嫌疑人无处藏身。正是群众的举报,使我们准确划出了周克华活动的重点区域,随即有针对性地布控,才赢得最终胜利。 二是科学准确决策。案发后,迅速启动全城封堵预案,根据掌握情况判断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向歌乐山逃窜,随即对该区域实施全方位搜索、围捕,并组织对歌乐山核心圈进行搜索,对沙坪坝周边区县重点圈清查,对省际卡口外围圈设卡盘查,对出入重庆省际道路实施封锁。同时,根据群众举报和视频研判等方式,判断出周克华在主城区的活动轨迹,及时调整策略部署,坚持“以静制动、以秘制动、内紧外松”原则,采用“秘密潜伏、化装侦查、明岗暗哨”等方式实施布控、查缉,使周克华再无藏身之地,暴露在公众视野。 三要综合运用技战法。案件侦查过程中,我们在全市公开布控、搜索,特别是对歌乐山实施大规模围捕的同时,发挥便衣侦查优势,在嫌疑人可能出现的区域24小时秘密布控;坚持专群结合,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迅速查明嫌疑人活动踪迹和藏身区域;坚持传统和现代手段结合,除采用搜索、摸排、布控等传统侦查措施外,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迅速锁定嫌疑人活动区域和轨迹。 记者:作为指挥官、决策者,是如何将压力转化为打击犯罪的决心和动力? 何挺: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是公安部挂牌督办的第一起 “全国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案件”。2004年以来,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周克华持枪流窜作案10起,光天化日之下滥杀无辜,打死10人、打伤6人,抢劫巨额财物。周克华一日不落网,就是对社会安全的巨大威胁,也是对公安机关的巨大挑战。 犯罪嫌疑人周克华穷凶极恶、心狠手辣,反侦查能力强,枪不离身、枪法精准。“8·10”案件中,我们已有一名民警牺牲。在整个缉捕过程中,我最担心的是与周克华遭遇后民警的个人安全和人民群众的无辜伤亡。所以,在发布缉捕周克华的通告时,我特别加了一句,“因该嫌疑人穷凶极恶,若发现其行踪,不要惊动或自行抓捕,迅速报告公安机关,避免意外伤亡。”为保证参战民警的安全,在动员部署时特别要求参战民警在布控、查缉、守卡等工作中,时刻保持战斗队形,选择有利战机,果断处置。 “8·10”案件的发生,人民群众和媒体持续关注,社会各界对侦破此案翘首以盼,上级领导也要求我们速破此案。我们的压力可想而知。那几天,我是寝食难安啊。在压力面前,我们不能退缩,也不能放弃,唯有背水一战,誓破此案。党中央、公安部、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亲赴一线指挥,公安部苏湘渝专案组今年1月份就一直驻守重庆,为案侦工作指明了方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湖南、江苏、四川等地公安机关全力配合,参战公安民警、武警官兵骁勇善战、不畏牺牲,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将穷凶极恶的犯罪嫌疑人缉捕归案,给党委政府一个交代,给人民群众一个交代,给受害者及其家属一个交代,还社会一片安宁。 专群有机结合实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记者:在查控缉捕过程中,重庆警方特别注重发动群众,坚持专群路线相结合,都有哪些具体举措? 何挺: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专群结合”的方针,是公安机关长期以来克敌制胜的法宝。可以说,没有群众的支持,就不可能成功破获此案。工作中,我们充分发动群众,打了一场漂亮的“人民战争”。 首先,发布通告和通缉令。通过媒体、网络发布通告,在所有村社、街道、小区广泛张贴、发放,公布嫌疑人基本特征和举报电话,悬赏50万元缉捕。在电视台连续滚动播放通缉令,印发通缉令186万余份,做到家喻户晓。 其次,广泛发动群众。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学普专门组织主城及周边区县政法委、综治办等部门召开会议,部署群众发动工作。在重点区域召开村、社干部大会,动员广大市民,动员长途汽车、公交车、“摩的”驾驶员,积极提供线索。群众累计举报各类线索700余条,为案件侦破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8月11日下午,一位市民在江北区观音桥步行街发现一人疑似周克华,尾随跟踪并及时报警。经警方调取视频监控,确认系周克华无疑,为突破全案发挥了关键作用。 再次,运用高科技手段逐一筛选核查群众举报线索,很快锁定周克华活动区域和轨迹,开展重点侦控、围捕,最终将周克华击毙。 记者:回顾整个案件侦破过程,结合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请您谈谈对于“专群结合”的认识和体会。 何挺:周克华被击毙后,周永康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成功告破,再次说明,必须坚持专群结合、依靠人民。”此案的成功告破,就是“专群结合”的一次生动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实施“专群结合”方针,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的体会是: 必须坚持依靠和发动群众。专门工作离开群众路线就失去了灵魂,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案侦中,我们充分发动群众,布下人民战争的天罗地网,使犯罪嫌疑人无处藏身、无所遁形。如果没有发动群众,我们也就难以获得抓捕嫌疑人的关键线索。这再次验证了公安工作必须永远紧密依靠群众。 必须不断提升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坚持把群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法宝来继承、作为一项生命工程来加强,注重现代科技和传统工作的有机融合,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也正是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迅速掀起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事实证明,只有情系百姓、心怀民生,把服务做到群众身边,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赢得群众支持,公安工作才能有不竭动力和源泉。 必须不断加强和提升专门工作能力水平。在社会动态化、信息化的条件下,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和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打击犯罪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在缉捕过程中,各警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准确锁定周克华活动轨迹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专门工作不能取代群众工作,群众工作也不能代替专门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机融合,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加强警务合作才能提高打击犯罪效能
记者:案件的成功告破离不开多地警方的通力协作,“全国公安一盘棋”是如何谋划实施的? 何挺: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开放性、流动性、交融性特征凸显,违法犯罪的跨区域流窜性特点更加突出,需要全国警方通力合作。该案的侦破就是开展警务合作、“全国公安一盘棋”的重大成果。 周克华8年内流窜重庆、湖南和江苏三地作案,时间跨度长,作案范围大,仅靠一地公安机关孤军奋战很难突破。“8·10”案件发生后,公安部立即指派刑侦专家和江苏、湖南等地精兵强将驻扎重庆,直接参与案情研判和侦查部署。8月12日下午,张新枫副部长在重庆主持召开全国公安机关电视电话会议,指挥全国公安机关特别是重庆周边和重点省区市公安机关,联合开展查缉工作。在侦破过程中,对周克华体貌特征的确认、DNA信息的确认、视频图像的比对等方面,都是在江苏、湖南等地警方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同时,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以重庆案发现场为中心,在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相邻省份层层设卡布控,严防周克华向外逃窜。 多省市公安机关同频共振、密切协作,把指头攥成了拳头。事实证明,只有加强警务合作,整合各地警方资源,才能提高打击犯罪效能。 记者:针对此类案件,今后还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建设? 何挺:此案的成功告破,固然有很多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但在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基层基础工作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为契机,坚持不懈推进基层基础建设。继续加强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建设,从政策、制度上建立“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流、干部从基层出”的工作导向,充分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战斗力。 二是大力加强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获取信息是我们“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的基础。要加强民警采集录入报送信息的能力,并在日常工作中“随时采集、随时录入、及时报送”。 三是大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当好表率,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指挥调度和沟通协调能力,恪尽职守、踏实工作。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民警群众工作、信息搜集报送、查缉战术运用、视频运用等方面的能力素质,以成功破获苏湘渝系列案件为新起点,再鼓干劲、再接再厉,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