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法治焦点 > 大案聚焦 >

通钢集团总经理遭围殴致死

时间:2011-05-11 16:31来源:上海刑事辩护网 点击:
通钢集团总经理遭围殴致死
  

 

国企改制爆血腥一幕 


民企建龙入主通钢以悲剧告终

本报记者  赵志国
   7月24日,由国内民营企业建龙集团委派的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钢集团)总经理陈国军,被企业员工围殴致死。当晚,吉林省国资委宣布,建龙集团将永不参与通钢集团的重组,至此,一起钢铁业“民进国退”的改制事件以悲剧告终。


[事件]上任第一天,总经理被殴致死


     7月24日,陈国军被任命为通化钢铁集团总经理,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与职工就建龙集团控股通化钢铁一事进行谈话,以安抚职工对企业改制的不满情绪。
    综合多家媒体对这起突发事件的描述,可以还原出一个大致清晰的轮廓。由于事前未与通化钢铁工人充分沟通,建龙集团控股的消息宣布后,在相当一部分工人中引起轩然大波。23日当天,已有近千人在厂区聚集。
    24日上午大约10时30分,陈国军在焦化厂被职工发现,即被包围。此后人群规模逐步扩大,陈国军一直难以脱身。通化钢铁当天陷入停产。在聚集中,部分人员将矛盾集中在建龙集团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国军身上,对其进行围堵,并将其打伤。到下午16时38分左右,少数聚集人员在找到已被隐藏起来的陈国军后,对其再次进行殴打。
    在此情况下,重组方建龙集团立即提出由多方股东商议,并要求终止执行增资扩股方案。吉林省政府方面随即宣布建龙集团退出通钢集团,消息发布后,围聚的工人逐渐开始散去,救援人员得以进入现场,抢出躺倒在地的陈国军,此时陈国军已经死亡。
    据记者多方了解得知,陈国军系河北唐山人,是一名职业经理人,此前曾任建龙集团董事兼副总裁。日前,其遗体已被家属运回河北老家。


[起因]  建龙两次重组通钢引发利益冲突


    此次事件的主角之一建龙集团是国内一家知名民营钢企,最早是在河北唐山创立。近年来经过一些收购,该集团的钢铁产业目前共有唐山建龙、承德建龙、吉林钢铁、黑龙江建龙、抚顺新钢铁等五家控股子公司,2008年实际产钢654万吨。预计到2010年,集团控股企业合计产钢规模将突破1800万吨。
   早在2005年9月建龙集团就参与重组通钢集团,通钢是吉林省省属最大的国有钢铁企业集团,当时,吉林省国资委保留了对通钢集团的相对控股地位,建龙集团以现金加资产的方式进入,拥有“新通钢”36.19%的股份,并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化机制。而通钢集团则是吉林省下属大型钢铁企业。据公司网站材料,通钢集团现拥有资产总值268亿元,具备年产钢7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这一改制事件曾被吉林视为国企改革的一个成功案例。
     但好景不长,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国内钢铁业在去年下半年陷入全行业亏损,由于企业亏损巨大,建龙在今年初意欲退出,并与吉林省国资委达成了分手意向。就在这期间,国内钢铁业形势开始好转,一直亏损的通钢集团也在6月实现盈利4279万元。于是吉林省国资委与建龙集团达成新的协议,由建龙集团控股通钢集团。根据新方案:建龙集团通过增资控股,持股66%,吉林省国资委股权降至34%。消息公布后,立即引起通钢集团部分职工的不满,并最终导致了24日的血腥一幕。
 

   
[分析]利益对立酿成惨剧


    昨日,吉林省国资委就此事件公开表态,称该事件是极少数担心既得利益和别有用心者制造的一起严重的群访事件。
    记者连线正在通化采访的《财经》杂志记者欧阳洪亮得知,事发之前,建龙与通钢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即使是通钢集团的一些中高层,也对建龙的改制作法不满。由于担心改制后会大规模裁员和减薪,不少员工对建龙钢铁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去年的金融危机直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在钢铁行业低迷的情况下,通钢集团连续亏损,一再限产,而员工工资也减到每月人均300元。


[影响]事件暴露国企改制陷阱


    采访中,河北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大勇认为,这起极端事件反映出在国企改制中的各种不同利益阶层的碰撞。在这种民进国退的改制中,除了产权交易之外,还有种既得利益的变动,以及不同管理文化和地域观念的冲突。
   翻开近年来中国钢铁业的重组案例不难发现,多数并购是在地方国资委主导的内部国有钢企之间展开,或者是民营钢企之间的并购,国有和民营之间跨所有制的并购极少发生,这正是通化钢铁并购案的特殊性所在。虽然1995年开始中国就提出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但是过去的那种思想在钢厂员工中却很难根除。“人人都有工作”正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大优点,民营企业建龙集团收购后却宣称要大幅度裁员,直接引爆了已积蓄已久的矛盾,引发了通化钢铁员工的极端行为。
    一些评论人士认为,这一事件中,始终是吉林省国资委在代表通钢集团与建龙进行谈判,而作为企业主体的职工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这种非市场化的“拉郎配”,加上难以跨域的所有制障碍,也是部分职工对建龙不满的一个直接诱因。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拥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国企,通钢的数万名职工对企业的情感因素也无法忽视,从以前的“大锅饭”状态一下子过渡到民企的新型雇佣关系,对许多老国企的员工而言,在心理上也无法一下子接受。

------分隔线----------------------------